在上世纪初,文化先驱蔡元培先生便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说的就是用艺术之美陶冶人的心灵、引领人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提升公民素质,强化全社会人文素养的基石。 今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强调“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并明确表示要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中外,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的高度关注,施行的一系列举措,在这样一系列的推动下,必将有力地促进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推动国民素质的提升。 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艺术教育也正在发展中。我国当下的艺术教育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难题,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应变之方。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艺术教育,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和现实的生活贯通。要抓紧时间系统研制和开发相关课程,国学、中医、音乐、武术……只有让它们尽快走进课程,成为教学内容,才能进一步开展教育,融入生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这样呼吁。 “我觉得教育政策调整,艺术类比重渐增是一个好势头,证明社会开始更加重视素质教育,但当前艺术教育还是相对保守,或者说过于程式化,甚至还是走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是比较欠缺。 我认为,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因此应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加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贴近社会,形成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摆脱应试教育窠臼。”香港服装学院院长周世康如是分析。  香港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作品
的确,教育部出台的文件对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为详尽明确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更加清晰的计划蓝图,为教育的全面改革注入了更加充足的动力,各种艺术培训教育机构纷纷响应文件要求,为提升国民素质而广泛普及艺术教育,我国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必将蔚然成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