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时装周今年首次将设计师与买手对接,推出DHUB平台尝试商业落地 什么时候中国的时装周也能像国际四大时装周那样,不仅展示顶尖的时尚设计,还能满足买家的后台订货需求?10月25日开幕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就开始首次尝试商业落地——买手机构和商场等商业渠道将出现在“DHUB设计汇”平台,推动服装设计师与市场的对接。 其实,2014年是中国买手制集成店的“时尚元年”,BOTH等买手店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至,连卡佛、Maria Luisa、栋梁等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买手店已经从欧美移植到中国,从小众逐步走向中国时尚的主流。 买手店是以目标客群的时尚观念为基调,商品的款式凌驾于品牌之上,是以“买手”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一个买手店提供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潮流品牌,是一个释放时尚、独特、鲜明个性的地方,越来越受到追求时尚的人群追捧。近年来,中国买手店的发展迅猛,开店数量激增。城市分布也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成为未来中国时尚设计落地,走向市场的重要推手。 然而,不可否认目前国内买手制的发展十分缓慢,不少国内以快时尚著称的品牌如韩衣都舍等,他们的买手制的成熟程度仍与ZARA等国际品牌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首次尝试设计师与买手对接,对于在中国本土广泛推行买手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买手制的核心是有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出色的审美感,还必须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但培养这些人才的过程十分漫长。因此,要最终实现时装周上中国时尚的商业落地,培养高素质的本土买手人才至关重要。”香港服装学院院长周世康如是分析。 近几年来,香港服装学院也开始着力培养时尚买手,以适应服装行业的发展需要。港院广东时尚职业培训学院、深圳市服装行业培训学校均已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开设了买手及陈列等相关课程,让学生通过最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成为兼具时尚嗅觉与理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