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经过30年左右的努力,要将我国打造成世界性的制造业强国。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的服装产业也在加速谋求转型。未来,中国服装制造业如何从生产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又该如何推动服装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这少不了服装企业员工的匠人精神和对服装高技术人才的培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北京出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
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大局,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支持力度,纳入总体规划。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职业精神和“匠人精神”。
什么是“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可延伸为对精品执著追求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如今,“匠人精神”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匠人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最优质的产品,体现所谓“大师手笔”。
香港服装学院院长周世康表示,中国服装产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就必须坚持匠人精神做衣裳,在服装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拾匠人精神。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应积极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继承“匠人精神”,使职业教育融入产业链中,成就更加出彩的人生。
现代学校和社会,必须营造能够让学生崇尚匠人精神的文化氛围,必须持续激发学生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的欲望,以达到匠人的精神境界。近年来,香港服装学院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团队协作的职业意识、实践动手的职业能力,不断深化教改,创新教学模式。首先,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及时开发、完善相关课程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其次,推动学生参与服装设计竞技大赛,在大赛中促使教育与产业的联系更加密切,服装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清晰,让学生作品更加符合企业产品的要求,更加贴近市场。再次,加大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